(相关资料图)
大公快消讯5月10日,拉夏贝尔发布管理人关于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显示,拉夏贝尔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受理该案件,并指定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担任公司管理人,以及定于2023年5月24日下午14:00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受理公司破产清算后,若在宣告拉夏贝尔破产前债务人或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未向上海市三中院提出重整申请,或上海市三中院裁定不受理公司重整,或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受理重整但重整计划(草案)未经债权人会议、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未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且重整计划(草案)未获上海市三中院批准的,公司将被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宣告破产。 拉夏贝尔表示,宣告破产后,管理人将依法对公司开展清理工作,并在取得上海市三中院出具的终结破产程序裁定后,向公司的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权益将在公司注销后归零。 据了解,2014年拉夏贝尔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服装公司。 2021年11月23日,拉夏贝尔发布了被债权人嘉兴诚欣制衣有限公司、海宁红树林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中大新佳贸易有限公司(合称为“申请人”)申请破产清算的公告。公告显示,经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调解生效(2020)沪0104民初14521号,拉夏贝尔共需向申请人支付款项人民币722.16万元。 随后在2022年3月31日,拉夏贝尔A股股票正式停牌。2022年5月,拉夏贝尔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予以摘牌。终止上市后,其A股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对于拉夏贝尔的未来,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在接受大公快消采访时提到,该公司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的是在H股退市。 在赖阳看来,拉夏贝尔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在云消费时代,消费早已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障碍,如今,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成为一种趋势。像拉夏贝尔这类服企曾经大规模扩店的做法,给企业带来了租金高、人工费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从业绩来看,2018年-2022年,拉夏贝尔亏分别损1.6亿元、21.66亿元、18.41亿元、8.21、10.72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达到60.59亿元。 于2022年,拉夏贝尔录得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减少54%;归母净利润为-10.72亿元,同比下降35.43%%。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拉夏贝尔资产负债率为322.56%,流动负债32.28亿元,非流动负债5.02亿元。期内,公司境内经营网点数量为218个,较2021年底300净减少82个,同比下降27.3%。 在经历了破产清算、A股退市、门店关闭等事件后,拉夏贝尔近日再次登上热搜。企查查显示,5月6日,上海优饰服饰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5万元,关联案件为杨紫与上海优饰服饰有限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而后者为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相关文书显示,2016年杨紫曾签约代言拉夏贝尔旗下Puella品牌休闲服装产品,合同期限自2016年11月26日起至2018年11月26日止。但至2021年初,被告方旗舰店仍将杨紫作为该产品的代言人大肆推广。为此,杨紫方面称,在其作为被告销售、运营的“Puella”品牌形象代言人合同到期后,被告仍擅自使用其肖像图片进行广告宣传长达两年之久,并仍将其作为该产品代言人大肆推广,扰乱商业代言规则,侵犯了杨紫的肖像权、名誉权。 2022年9月,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在其运营的线上店铺中,未经原告同意使用原告肖像进行宣传,极易使他人误认为原告同意被告使用自己肖像进行商业代言,已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最终,法院判决上海优饰服饰有限公司立即删除侵权图片并向杨紫道歉,同时赔偿杨紫经济损失25万元。
上一篇:黑龙江省发改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朱玉文受贿案一审开庭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拉夏贝尔公布破产清算程序进展,旗下子公司遭明星杨紫申请强执|今日快讯
- 黑龙江省发改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朱玉文受贿案一审开庭
- 世界通讯!河北:目标到202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8%以上 总量突破8000亿元
- 30城房租排名出炉:北京最高,江苏无锡、湖南长沙等4城租房压力最小
- 启智明理,来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感受书香致远
- 单位人事合同范本(优选44篇)_焦点讯息
- 研发部经理岗位职责是什么_研发部经理岗位职责
- 天津天后宫好玩吗?附景点简介-天天快消息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
-
错峰有序、防疫有力,畅通“最后一公里”——春运返程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有保障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