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丨看!博物馆里的慢直播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3-06-26 12:04:41

“快看快看!燕子妈妈衔着吃的回来了!”6月25日上午,陕西自然博物馆贝林馆入口处的一块电子大屏上,正直播着在贝林馆灯牌上安家的一对“燕子夫妇”忙碌又惬意的“育儿生活”,引发不少游客聚集围观。

记者了解到,这样24小时的“燕子筑巢育儿”公益慢直播,陕西自然博物馆已经进行了3天,燕子一家在博物馆里的生活,不仅通过博物馆现场大屏实时直播,而且直播片段还通过网络吸引了全网围观,迄今已有超四百万的浏览点击量。不少网友纷纷为博物馆此举点赞,“不知不觉看了好久,超级治愈!”“理念真好,这是最好的自然科普课和生态保护课。”

摄像头直播小燕子一家的生活。


【资料图】

24小时记录燕子的一家

见证小燕子成长

“其实早在今年3月初,我们就发现有一个燕子家族经常飞来博物馆外大厅‘考察环境’,随后,大概有4组燕子小家庭在大厅顶梁的不同区域‘安家落户’,开始筑巢生活。”陕西自然博物馆展教一部科普教师李佩璐告诉记者,当时,博物馆就有想法,将小燕子们的“筑巢生活”进行直播,“燕子在筑巢育雏阶段比较敏感,为了尽可能不惊扰它们,我们直到它们足够熟悉环境,并且开始孵蛋后,才在6月22日正式架设了摄像机,开启直播。”

记者看到,博物馆架设的两台摄像机分别位于贝林馆的正门上方和贝林馆西边橱窗上方,通过两台高清彩色夜视摄像头,燕子们在窝中休息、进食、育雏等生活被24小时全天候直播,画面非常清晰。

“现在我们通过直播观测的燕子是家燕,大家看到的这对‘家燕夫妇’今年一共产了4枚蛋。到今天,所有小雏鸟都已经破壳而出了。你们看,这些刚刚出生的小燕子正等着妈妈给它们投喂呢。”在直播大屏前,博物馆科普教师的讲解让许多孩子和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科普教师介绍,家燕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喜亲近人类,喜欢在人类生活的屋檐、墙壁上筑巢。它们一般在3至8月繁殖,往往2月份就开始筑巢于屋檐下或者横梁上,用泥土混合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筑巢。

“我以前在老家看过小燕子飞来飞去,但是这么清楚地看到燕子妈妈孵蛋的过程,并且听实时讲解,还是第一次。”站在直播大屏前,从安徽到西安旅游的11岁男孩韩思源兴奋地说。

让生态保护知识

以更有趣的方式深入人心

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声,从古至今,燕子都为大众所喜爱,它的到来也往往代表着家宅幸福美满。

“现在因城市现代高层建筑密集,城市中利于燕子筑巢和生活的空间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家真正近距离观察到燕子的机会比较少。”李佩璐说,这也是为什么此次陕西自然博物馆要为燕子家族开启慢直播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慢直播,让公众更好地观察燕子筑巢、育雏等日常活动,同时也呼吁大家能爱护它、保护它的生活环境。”

在网络上,这场特别而有趣的慢直播也引发了五湖四海的网友们“围观”,“创新做法,别说小朋友了,我都看了半天。”“这种方式真的很有趣,让孩子们更爱探索大自然。”“感觉燕子的筑巢过程真有意思!小燕子太可爱了。”

在陕西自然博物馆门前,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几只燕子不时地从空中盘旋而过,给身居闹市的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大自然气息。“燕子来安家,说明我们这里环境好,人们爱护鸟的意识强。”看着忙碌抚育幼鸟的燕子,一位西安市民乐呵呵地说。

“家燕在博物馆筑巢,我们都非常开心。作为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将这种大自然的动物生态现象记录与传播,呼吁更多人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陕西自然博物馆科学普及部部长党菁介绍,为了让生态保护知识与理念以更有趣的方式深入人心,近年来,陕西自然博物馆将馆藏资源与现代化的展览展示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自然科考营、“与恐龙同眠”夜宿活动等融入性、沉浸性、体验互动性强的多样活动,此次开启燕子筑巢育儿的公益直播后,博物馆还将对直播画面进行剪辑,做成以“燕子一家的博物馆生活”为主题的科普系列小视频,通过网络相继推出,“让动植物在当代人的眼中更加鲜活生动,构筑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景图。”党菁说。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编辑:小璐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数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