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静坐滴汗,夏日炎炎,可以预计,这又是一个热力值拉满的夏天。
其实,今年5月29日上海已见证了一个新的气象纪录的诞生,当日,中心城区(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达到36.7°C,打破了上海150年气象记录史上5月份最高气温。上海常年首个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29日左右,今年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如今,梅雨季结束,桑拿天蓄势准备上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能很多人对去年的高温记忆已模糊,但对急诊科医生来说印象是深刻的。去年夏季,“中暑”“真的会热死人”“热射病”在短时间内成为热词。眼看今年高温模式即将开启,有必要聊聊中暑这些事。
热射病死亡率高,出现先兆中暑就要警惕
别小看中暑。中暑(热病)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体温调节的代偿限度时发生的一组疾病,可表现为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人体的散热方式一般有蒸发、辐射、传导、对流这几种,而在高温天,如果同时湿度又比较大,或者剧烈活动、运动后,这些散热方式往往没有办法很好地给人体降温,就容易出现中暑。
一开始,人在高温的地方呆得时间长了,很可能出现轻度中暑,或者叫先兆中暑症状,会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发花、耳鸣、恶心、动作不协调等情况。这时,需要马上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的地方或有电扇、空调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如果穿的衣物较多,需要解开衣服,脱去外套,可以用冷水擦身,并补充水份,也可以喝电解质水、盐水等。一般先兆和轻度中暑,经过现场救护,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轻度中暑时没有及时发现或处理,那就有可能进展,症状变严重。出汗多、疲劳、乏力、眩晕、头痛等上述症状持续加重,体温会上升到38°CC以上,还会出现皮肤的灼热,脸色潮红或者脱水的情况,有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还可能出现四肢湿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一过性晕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就进展到了“热衰竭”。
还有人会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这就是“热痉挛”。这时,需要迅速把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想办法降温,吹电扇、开空调、用冰袋降温都可以,还要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同时快速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中暑症状还是没被发现,很可能病人已发展到了最严重的“热射病”状态,这时就很危险了。在上述的症状加重外,此时人的体温会升到40°CC以上,出现神志模糊、昏睡、昏迷等,从开始的大汗、冷汗,到无汗,心动过速、休克。这时病情已经非常危重了,需要马上联系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急救。在送医之前和途中,也需要积极地用各种措施降温处理,抵达医院后,就交给专业医生进行救治了。
要知道,热射病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高危人群要注意,消夏防暑这样吃
如何预防中暑?
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较容易中暑。此外,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或工作的人群,饮酒或服用一些影响机体散热药物的人群等都更容易中暑。对于这类人群,更要注意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也就是在高温天尽量避免外出或长时间户外工作,如果必须外出,也要尽量避免中午最炎热的时间段,外出时间不能太久,中间可以找凉快的地方进行休息休整。
夏季衣物要透气轻薄。不少老人对外界气温感知不敏感,怕着凉,即便在很热的夏天依旧穿着外套,这就会埋下中暑的风险。如果有这样的担心,可以随身携带薄外套,在地铁、商场等较凉的地方穿上,热的地方及时脱掉。
水分的及时补充也非常重要。饮水温度最好以8°C至12°C为宜,常温水也可以,不建议喝太冰的水。有时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所以提倡少量多次饮水,不宜一次大量暴饮,补水的同时也要重视盐分的补充。可以出门时带上淡盐水,也可以喝一些运动型饮料补充电解质。
夏天也需要保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合理饮食,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气候宜清淡饮食。一些传统的防暑降温食物如绿豆汤、百合汤、金银花露、菊花茶都可以食用。小龙虾、冰啤酒、熬夜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消夏方式,偶尔为之可以,长期以往会降低机体抵抗力,也容易得急性胃肠炎等其他夏天的常见病。
中医药在中暑防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也可以在发病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青壮年中暑不少见,凡事谨记量力而行
还要提醒的是,中暑虽然多见于老、弱、病、幼人群。但实际上,青壮年中暑的也不少。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有需要参加训练的运动员等,平时身处的环境造成他们不得不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更加容易成为“劳力性热射病”。
还有一些没有合理安排自己运动健身时间强度的城市白领人群也是如此。曾经有一名工程师在高温天的早上跑步后晕倒,过了数小时才被发现送到医院,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最严重的“热射病”了,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所以,在高温天,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最热时段,注意休息、轮岗、及时补充水分,各种活动运动都要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以开展“热习服”训练,这是一种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对热环境达到更为适应状态的过程。
以上为一些中暑防治的常识,希望读者在生活工作中注意预防,也关心身边的老人、孩子和一些体弱的人群。当遇到出现中暑症状的人,也不要慌张,记住及时转移到凉快的地方,使用各种方法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对症状严重的病人则尽快送到医院,交给专业医生处理。
作者:刘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的电脑快捷方式怎样恢复到桌面(我的电脑快捷方式怎样恢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城市越来越热?别再小瞧中暑,急诊医生提醒酷暑天注意这些
- 我的电脑快捷方式怎样恢复到桌面(我的电脑快捷方式怎样恢复)
- 非遗传承人王倩答中评:刺绣艺术促三地交流
- 止损是什么意思和心理 止损是什么意思
- 信用卡欠4万逾期4个月会坐牢吗
- 三孚新科:目前公司与多家知名下游光伏企业开展铜电镀技术或业务合作
- ChatGPT 潮落,资金逃离 AI 概念股
- 青岛啤酒股份(00168):432.87万股限制性股票将解除限售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
-
错峰有序、防疫有力,畅通“最后一公里”——春运返程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有保障2022-02-07